利州南渡: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之作

9次浏览 条评论

《利州南渡》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一首经典之作,收录在《唐诗三百首》中。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利州南渡时的所见所感,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。

《利州南渡》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一首经典之作,收录在《唐诗三百首》中。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利州南渡时的所见所感,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。

首先,诗的开头两句“澹然空水带斜晖,曲岛苍茫接翠微”便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面。诗人站在利州南渡的岸边,望着平静的水面映照着斜阳的余晖,远处的岛屿在苍茫的暮色中与翠绿的山峦相接。这样的景象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,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悠远的氛围。

接下来,诗人写道“波上马嘶看棹去,柳边人歇待船归”。这两句诗通过动态的描写,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。诗人看到波光粼粼的水面上,马儿嘶鸣着,船夫划着桨远去;而在柳树边,人们歇息着,等待着船只的归来。这样的场景不仅展现了渡口的繁忙,也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节奏与韵律。

然后,诗人笔锋一转,写道“数丛沙草群鸥散,万顷江田一鹭飞”。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手法,描绘了沙草丛中群鸥四散飞去的景象,以及江田上一只白鹭独自飞翔的画面。这样的描写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,更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由与孤独的交织。

最后,诗人以“谁解乘舟寻范蠡,五湖烟水独忘机”作为结尾,表达了自己对范蠡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。范蠡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他功成身退,隐居五湖,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。诗人通过引用范蠡的典故,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。

总的来说,《利州南渡》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,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,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。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,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。

在学堂库,我们致力于为广大家长和孩子提供优质的幼儿及小学教学教辅、学习资料。通过《利州南渡》这首诗的学习,孩子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,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思考。我们相信,这样的学习体验将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。

资源下载

利州南渡: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之作

立即下载

免责声明

本站所分享的教育资源均来自于网络或用户投稿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。如果您发现本站的任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。同时也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分享优质原创资源。

文章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!